-
互聯網平台是不是壟斷?有三個層面必須釐清
首先,互聯網企業究竟是不是壟斷?是哪種形式的壟斷?國際競爭關係是否需要考慮?其次,互聯網企業通過平台業務獲得中國公民的、具有公共品意義的數字,這些數字怎麼管?[全文]
-
從數字替代經濟到數字創造經濟
今年新冠疫情爆發以後,全中國人好像都習慣了線上銷售, 線下商店買東西反而還有些不習慣。過去我們家要來一個包裹,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現在家裏每天都有包裹,打開來一看什麼都有,兩顆大頭菜一顆白菜,諸如此類的生活必需品都通過包裹送過來。[全文]
-
這次,美國五大科技巨頭可能要落後了
中國線上支付若能與數字貨幣結合發展,將是一個十年以上的技術進步和國民經濟顛覆過程。線上交易解決了自己獨有的支付安全機制,如果能夠和我國的數字貨幣示範結合起來發展,將是一個十年以上的技術進步和國民經濟顛覆過程。FAANG可能要落後於阿里了。[全文]
-
危險!美國的兩個半“時刻”
美國國家整體的文明成熟程度還處在漢文帝武帝時代,不同文明間融合還是戰爭的選擇。中國在兩千年前就碰到了這個問題,在唐宋元明清諸朝代中非常艱難但最終解決了這個問題:融合。美國太年輕了,有初建國體的活力但也有非常深層的制度幼稚。[全文]
-
今年經濟增速有望衝上3%,政策該想辦法“點火”
關於中國經濟增速絕對為負的説法逐漸退出輿論,但一個極具誘惑性的問題擺在全球經濟面前,中國能否在2020年來一個宏觀管理“四連殺”,實現經濟從1增長向3增長跨越,再次展現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機制韌性呢?[全文]
-
刺激經濟增長政策不能太短視,收益遠大於風險
對於“大水漫灌”式的刺激經濟政策,觀察者和評論者要有更長的歷史週期均衡概念。管理部門不能把困難的事交給老百姓來幹,管理部門自己不敢去挑重擔,又怎麼能幫得到企業呢?適度地出一個貨幣和財政的一攬子超級大禮包刺激一下經濟,從國民經濟體系的意義上收益將遠遠大於風險。[全文]
-
看到一季度GDP數據,更加堅定了我的“樂觀派”
全世界的傷害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傷中國早一些,傷美國晚一些罷了。如果遵循我之前提到的那三個假設的話,新冠疫情的傷害其實不是太大的災難性傷害,不是像現在很多媒體上説的堪比1929年的經濟危機的長達4年的危機性傷害。當然,國際政治經濟的格局開始改變了。[全文]
-
張抗抗和方方的邏輯謬誤在哪裏?
昨天,張抗抗又在微頭條上發短文,其拐彎抹角是説,既然喬姆斯基批評美國都獲得了世界聲譽,為什麼方方,當然包括張抗抗自己,批評一下武漢抗疫,中國輿論就沒有雅量容得下批評嗎?[全文]
-
疫情對線上線下都有影響,但互聯網經濟有一個妙處
你會發現互聯網經濟反而有一個妙處,它對傷害集中性和集聚性消費,或者室外消費等的外部衝擊有更好的抗衝擊能力。商場每天十幾萬的消費人流消失後,菜鳥物流等具有集中配送和分散投遞的網絡性活動,可以替代商場消失掉的經濟活動和必需品的消費,不管你封城不封城。[全文]
-
“進博會”繁榮的背後,是中國經濟的“爆發性變化”
從出口導向的投資拉動型經濟向創新驅動和需求拉動型經濟轉換。可以説這是我們改革開放幾十年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知識和智慧密集型產業過渡的最好的徵兆。過了這一關,不是説中國的工業化就完成了,是中國的現代化某種意義上就調轉船頭了——我們從轉型經濟走向了發達經濟。[全文]
-
數字經濟時代,中國的GDP被低估了嗎?
GDP如果變成5%,大家都説要崩潰了,但是現實中的日子過得更好,你躺在家裏面把飯就吃了,你過去三五天就要逛了一下銀行,你現在一年都去不了一次銀行了——對於GDP的這一改革要趕緊,不僅是研究上,更是操作意義上,因為現在的問題已經非常現實。[全文]
-
俄羅斯很渴望向中國學習,特別是在科技領域
俄羅斯的歐亞問題研究專家在討論問題時有清晰的地緣區位和世界政治格局的總體觀點,我們參加了俄羅斯“工信部”組織的互聯網信息高速公路峯會,會上俄羅斯的團隊是成建制的,與我們討論的問題也是系統性的。這種現象只能在美國、中國和俄羅斯才能看見,在日本、德國都很難看到。[全文]
-
滴滴順風車會在一年後迴歸嗎?
如果乘客反映的問題不予校正,三次出現類似情況,督導員就向督察使反映。督察使可直接穿過辦公室科層,走到(網約車平台)對門的運營部門説,你(順風車)已經連續出現這個問題,給你警告一次。兩次黃牌,三次紅牌罰下。[全文]
-
董明珠雖然贏了,但她和雷軍面臨同樣的困局
對中國這種製造業佔世界35%以上份額的國家,發展大的系統集成變得更為重要,而不是成天罵“虛擬經濟”,這樣很有可能把發展實體經濟需要的系統集成也給帶上了。未來的發展不是哪種經濟發展得越快越好,而是配套和整合的配比關係理想與否。[全文]
-
我當年都不敢打車,現在有些年輕人很願意消費
現在看來GDP在今年的某個季度或者某個月有可能會跌破6,中央政府在2003年以後少有地用貨幣和財政政策的雙組合來促進經濟的增長。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很好,處於中高速增長期,只要貨幣財政政策到位,今年第四季度恢復或者超過6.6是一個顯示的可能性[全文]
-
6.6%是“增速下行”還是“經濟下滑”?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裂變的斷點時期,速度指標下降,但因動力機制的轉化,產業結構將快速裂變,是經濟質量變化的高速期。國外唱衰中國的媒體質疑不在中國經濟增長的五線譜上,我們用不着隨着這些觀點起舞。[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