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想在香港“種豆得瓜”,但歷史終歸在正義一方
在所有發生過顏色革命的國家,當地民眾們在作為棋子的任務完成之後就一定會被拋棄,美西方在贏得了它們的棋局之後,遊戲就結束了,決不會再來關心棋子們的命運如何。無論戴上多麼白的手套,喊着多麼響亮的口號,頂着多麼耀眼的光環,都不能改變它的非正義、反人民的本質。[全文]
-
5大訴求只剩3項,原形畢露——香港各界當警醒
在特首林鄭月娥提出“四項行動”之後,反對派已在第一時間即表示“不收貨”,大小頭目紛紛出面呼籲繼續抗爭,這個立場再清楚不過地表明瞭“五大訴求”的虛假性,其本質到底是什麼也就更明朗了,不過就是要摧毀法治、奪取政權。[全文]
-
日本利用智庫製造“恐中”也算一種發明
西方國家內都有一些所謂的獨立智庫,但他們的獨立性有的只值一個月一萬英鎊。威斯康辛州議會參議院連任32年的共和黨參議員舒茨曾説過:“當一些智庫帶着草案找上門,告訴你不要反對這個案子,你還算哪門子議員?只是坐在議席上投票而已,就像一個封建農奴在幫主子幹活兒。” [全文]
-
你眼裏的中國,現在到底有多強大
回顧過去一年,在全球治理的舞台上,中國在聚光燈下一步步走向中心。10月1日,人民幣在國慶節正式加入SDR,就是標誌之一。國家大事背後,是每個中國人的奮鬥;而許多普通人的經歷,也印證着祖國的崛起。[全文]
-
曼哈頓爆炸:美媒真讓人痛心疾首啊
曼哈頓市中心發生恐怖襲擊,這則消息瞬間佔領了全球媒體的頭條——哦,不,除了《赫芬頓郵報》——這家“專黑特朗普”的美國最大的時政網媒,頭條還一直拿黑猩猩與特朗普作比較。其他美媒似乎表現中規中矩,可點開文章一看……[全文]
-
中國人有必要紀念911嗎?
15年前的畫面,在許多人心中定格,飛機、烈焰、塵埃,還有小布什難以名狀的表情。“後9·11時代”已經過去了15年,對於如今普通中國人的生活而言,那幾架飛機似乎毫無影響。但在我們剁手買買買,在高鐵上玩硬幣,在手機上支付、聊天、刷觀察者網APP時,還是有必要抬頭看看這個世界。[全文]
-
對於中國來説,沒有宗教信仰意味着什麼?
一位大學老師在課堂上説:“無神論的國家很可怕,所有人都缺少一種信仰。因為我們在這樣一個制度的國家,也許政治代替了信仰……無神論者最悲劇的地方是沒有一種天然的敬畏感……由此,也許現在中國有很多的問題,所有人都把過去的歷史戲劇化,娛樂化,低俗化,這對於一個民族來説是很可悲的,因為一個民族總有些東西是不能褻瀆的。”[全文]
-
長征7號向我們走來的腳步
長征7號運載火箭今晚首發成功,中國航天邁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這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在接下來的長征5號火箭發射升空前,“長七”是我國實際發射過的最大運載火箭。伴隨着成功的興奮,一起回顧“長七”向我們走來的腳步。[全文]
-
“港獨”並非異想天開的胡鬧
如果我們撥開“港獨”的外表面紗,會看到“港獨”的目標其實根本不是簡單地追求獨立,而是別有所圖。所謂的“香港獨立運動”並不是一場“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獨立運動”,而是某些政治勢力針對中國進行“顏色革命”的一部分。[全文]
-
緬甸新總統的“三把火”
4月1日,緬甸新政府開始履職,這是近60年來緬甸民主進程的一個重大轉折。新政府將會採取哪些政策成了國際社會與緬甸百姓關注的焦點。作為緬甸第一大投資國的中國,則更加關注新政府執政後的對外關係,特別是與中國的關係走向。[全文]
-
站在中國的1978看古巴和伊朗的2016
2016年的伊朗與古巴,就像1978年的中國一樣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經歷過上世紀80年代的風浪,中國人充分認識到既要保持政治的自主性,又要融入世界,如何平衡殊為不易。彼時的中國很幸運,有鄧小平,如今的伊朗與古巴,會有它們自己的鄧小平嗎?這既令人期待,也讓人擔憂。[全文]
-
又來一大波“鄉愁”叩擊年關,下鄉調查的青年學人們怎麼看?
一篇十萬加的《黃燈: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如歌如訴,再次叩擊讀者心靈。文中既有長年下鄉的賀雪峯研究團隊出現,也有多位文學家亂入,客觀體現了文化研究的知識組合,既揪心也讓專業人士有點吃不準。文章所述與費老《鄉土中國》筆下的和諧田園是兩個世界,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中國農村?[全文]
-
IS的陰險策略,中國豈能上當
充分利用目標國家現有的社會問題,借力打力,這就是IS敢於以小博大、到處出擊、與所有大國和整個國際社會為敵的主要原因。IS的陰險策略,已在西方國家中見效。一系列暴恐事件之後,所謂的多元文化社會已經瀕於解體。與西方社會相比較,中國社會在挫敗IS極端組織的進攻策略方面具有幾大獨特優勢。[全文]
-
閲兵和曬娃,二次元空間在吵什麼
因為閲兵期間曬娃,一位本來不算太紅的明星紅了。作為曬娃狂魔,會在朋友圈引起一些厭煩也正常,拉黑便是,但是小范在閲兵時間發出曬娃照,居然引來了4萬多條評論,絕大多數是謾罵。閲兵期間部分寂寥人士也找到了話題。那麼到底是些什麼人在以“愛國”的名義謾罵那些自得其樂無論魏晉的明星們?[全文]
-
關注北京閲兵,外媒這次唱什麼調
外媒的語氣比以往緩和很多,這和中國此次閲兵的立意有直接關係。抗戰閲兵超越了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着眼的是世界和平和人類歷史。西方媒體再怎麼糊塗,也不敢公然認為一場旨在紀念反法西斯勝利的閲兵式具有不正當性吧。[全文]
-
西方國家不閲兵?沒有的事
昨日,新華社某著名戰地攝影記者在微博上發文,引起網友對“西方國家是否閲兵”“閲兵不如打仗”的爭論。然而,閲兵正是西方國家的傳統項目,觀察者網在此為讀者一一盤點。[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