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竹:朝鮮戰爭與戰後國際秩序的形成
【集運大件】
朝鮮戰爭是二戰後各國學界和政界關注的一個重點。
經過近70年的研究,人們對這場戰爭的客觀進程和所有戰役都有了相當詳細的分析,對參加這場戰爭的四方(朝鮮、韓國、美國及中國)派出的軍隊數量和傷亡人數也有了相當準確的統計。
目前,各國學界關於這場戰爭的分歧主要在於政治層面。參戰的四方在戰爭中究竟得到了什麼?四方在戰爭中的利弊得失如何?由於這些問題涉及到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各方觀點並不一致。對於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得失,筆者在過去做過詳細的分析,本文不打算再做分析。
但是,朝鮮戰爭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朝鮮半島。這場戰爭不僅改變了亞洲的戰略態勢,同時也對戰後國際秩序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通常,人們談到的戰後國際秩序,是指二戰結束時由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起來的集體安全體系,聯合國是這個國際安全體系的核心,跟WTO(前身關貿總協定)、WHO、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教科文組織等政府間國際組織共同構成了戰後國際的基本秩序。
人們常常以為,戰後以聯合國為核心的集體安全體系防止了世界性的大戰爆發,維繫了世界的基本和平。其實,這個説法過於表面化,而且也不夠準確。
事實上,戰後國際秩序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淺表層,這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一系列政府間國際組織,是一個偽裝的集體安全體系;另一個則是深層次的戰略均勢,主要表現為大國之間的力量平衡,包括美蘇兩大集團在冷戰中的對峙和逐漸形成的中美蘇三足鼎立的力量平衡。
戰略均勢分析
筆者以前多次談到,抗美援朝只是朝鮮戰爭中的一部分,儘管從軍事上看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國以抗美援朝為口號參加的這場戰爭,既與輸出革命無關,也與朝鮮半島的統一無關。從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到8月23日北朝鮮軍隊發動“釜山戰役”,接近統一朝鮮半島時,中國只是作為朝鮮半島的近鄰高度關注。
1950年7月2日,中國總理周恩來對當時的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談話時講到:中國出兵的條件是北朝鮮戰敗,美軍跨過三八線。10月7日,美軍正式越過“三八線”,大舉向北進攻,到了10月中旬,戰火已經燒到鴨綠江邊,中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為了保家衞國,中國軍隊於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朝鮮戰爭轉變為抗美援朝戰爭。經過五次戰役,中國與“聯合國軍”膠着在三八線一帶,雙方邊打邊談,最後在1953年7月27日,中國、朝鮮和美國的代表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
視頻截圖
從抗美援朝戰爭來看,中國是勝利者,美國是失敗者。因為中國的戰略目標是打擊侵略者,保家衞國,而非統一朝鮮半島。中國的戰略目標顯然達到了。而美國越過三八線後改變了初始的戰略,試圖幫助韓國統一朝鮮半島,這個戰略目標顯然沒有達到。
對於1950年10月下旬開始交戰的中美雙方來説,戰爭的開始是在鴨綠江邊,停戰時是在三八線,中國軍隊把美軍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這是評判中國獲得戰爭勝利最主要的根據。後來,時任“聯合國軍”司令官的克拉克上將在回憶錄中寫道:
“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與李奇微兩位將軍一定具有同感。”
朝鮮戰爭的這個結局震動了整個世界。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軍隊竟然沒有能夠戰勝裝備簡陋的中國志願軍。中國經此一戰,迅速地走上了國際舞台,對戰後國際秩序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與國際關係學界的普遍認知不同,筆者認為1945年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聯合國只是一個表面上的國際安全體系。這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在本質上與國聯一樣,並沒有強制性的執行力。
為了防止聯合國像國聯一樣因為大國的退出而崩潰,聯合國在成立之日就賦予了五大國在安理會中的否決權。但五大國的否決權保證了聯合國的存在,同時也使得安理會的決議在很多時候難以達到五大國的一致同意,從而使得聯合國難以成為有效的集體安全機構。
所以,戰後的聯合國體系保障了戰後70多年的和平,這個比較流行的説法其實並不準確。儘管威爾遜當年試圖建立集體安全體系的理由,是歐洲各國的戰略均勢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二戰後的世界和平仍然還是靠戰略均勢而不是靠聯合國的集體安全體系。冷戰時期東西方陣營對峙的戰略均勢,後來美蘇中三足鼎立的戰略均勢基本上防止了世界性的大規模戰爭。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央視首次公開毛岸英一段珍貴影像
2020-10-23 09:48 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70週年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2020-08-29 11:07 -
專訪謝晉元將軍之子謝繼民,聽他講述《八佰》背後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鮮有美人故事,鮮卑人真的顏值不在線嗎?
2020-07-20 07:36 -
從全民族抗戰汲取復興力量,習近平這樣論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變”,聽習近平這樣論述“戰爭與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台灣學者否認原住民來自大陸,然而我們有一個直接證據…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國歷史的“大一統”敍事,是關乎國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遙望兩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與當前美國的對華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關係 -
“官僚主義式”政治留下的歷史教訓,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為什麼施政嚴猛?雍正自己這樣解釋
2020-03-02 07:27 -
對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優勢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漢景帝不吃老鼠嗎?我們如何看待過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國粉絲送禮物的韓國軍隊,曾被志願軍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歷史的”眼光與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沒有戰爭,西方怎能“脱胎換骨”?
2020-01-10 07:53 -
為什麼我們總迷戀盛唐風華?
2020-01-01 08:44 -
古裝劇裏“劉海兒”氾濫,歷史上到底什麼樣
2019-12-20 07:46
相關推薦 - 中方宣佈制裁 評論 1422020年GDP逆勢增長2.3%!首破100萬億 評論 720井下傳回紙條! 評論 256拿錢説好話?英國在華博主硬剛《泰晤士報》 評論 437美國已無疫苗儲備,州長怒批 評論 354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