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博會專訪:陌生的“冰酒”,如何在中國站穩腳跟
怎麼才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冰酒,更好的記住自己呢?她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經歷,“我不談酒,我談人生,因為我的客户大部分是女性。只要有女人,就有故事的開始……”[全文]
-
進博會專訪:“老男孩”棄商從農,助力中國糧食安全
中國必須把主要的糧食生產抓在自己手裏,但各國的糧食,也可以作為補充。特別是小麥、大米之外的糧豆生產,可以更多地依靠進口。比如“菰米”,是中國古代“六穀”之一,後來由於環境原因消失了,但在北美還有出產。[全文]
-
進博會專訪:加中關係尷尬企業求生存,啓動肉類行業“北斗星鏈計劃”
全球備受疫情嚴重衝擊,經濟面臨嚴峻挑戰,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温,上海第三屆“進博會”在這樣一種特殊的背景下,當仁不讓地以線下方式如期舉行,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與宣言。但加中關係局面尷尬,某個首屆進博會簽約的合作項目冰封至今,企業如何化“危”為“機”?[全文]
-
身處荊棘叢林,卻見柳暗花明——讀《尋路中醫》
有一位患者在街頭買了一斤三七,由於對質量把握不準,到醫院請主任辨別。主任叫來藥劑師,藥劑師問他們買的三七是什麼價格?病人説200元一斤,藥劑師立馬搖頭。然後,藥劑師用手一掰,咔嚓一聲,手上的三七就裂成兩半,質地顯得非常脆弱。藥劑師用牙齒咬了一點,在舌尖上嚐了嚐,當場斷定為假三七。真正質量上乘的三七,他們醫院大批量進貨,也要1080元一公斤,不可能價格相差如此大。[全文]
-
孟晚舟有翻盤機會嗎?加拿大律師這樣説
一個鮮為人知的細節是,根據事先的安排,法庭在9:00已將結果告知控辯雙方,並要求律師等到10:00才能告訴孟晚舟。也就是説,孟晚舟在10:45離開家門時,已知判決結果,但她仍決定選擇親自出庭,並且一路依然保持淡定的風度。不難窺見,她的內心無比強大,早已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全文]
-
不遠萬里再次來到進博會,恰遇一條好消息
隨着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高檔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擴大進口對於做好儲備,應對各種緊急情況,抗擊疫病、自然災害、平衡物價、保障社會安定團結、健康和諧生活,也有着積極促進和保障的作用和地位。進博會可以推動中外企業在這兩方面加強合作。[全文]
-
如果中國作家現在還寫“北京人在紐約”…
有一些文友跟我很熟,也知道我跟出版社較熟,於是就把一些幾十萬字的長篇小説拿給我看。我看了之後,跟他們説,這樣的作品是沒人給你出版的,因為這個題材太舊了,還是停留在“北京人在紐約”的這種水準。這種作家關起門來寫作,閉門造車地去寫……[全文]
-
為了寫好中國芯的傳奇,我跟着CEO們上班回家
為了體驗生活,我們早晨跟IT公司的CEO上班,到他們家門口坐上他的車子,就看他怎麼上班。上午有董事會,下午有市場人員會議,我就在旁邊聽。晚上我也跟他回家,看他跟太太、孩子是怎麼溝通的。一個海歸CEO回到家,他太太就發脾氣。我們採訪他,他説兒子讀書沒有地方收。[全文]
-
就因為講了大實話,所以被解僱了?
聯邦保守黨領袖希爾在孟晚舟事件爆發初期,就曾公開批評特魯多政府在處置孟事件上過於軟弱,言下之意要求政府幹預。現在,希爾又以麥家廉干預司法獨立為由,第一個公開要求特魯多炒掉麥家廉。可見希爾前後不一,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全文]
-
孟晚舟能否脱困?我在加拿大采訪了幾位律師
美國方面提供了足夠的證據,令加拿大司法部門啓動扣留孟晚舟,起碼錶面上證供成立。至於孟晚舟能否無事,需要辯護律師拿出足夠的證據令法官相信,美國提出的引渡要求不合理。而華為也應迅速啓動法律保護。[全文]
-
專訪加拿大政商華人| 特朗普要喂“毒丸”,但中加註定走近
特魯多與李克強總理在新加坡的會晤嗎,是朝着簽署自由貿易協議方向的。不過,加中兩國很明顯是採取逐步邁進,首先從主要行業達成協議,最終達成全面自由貿易協議,這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全文]
-
專訪| 新技術進中國還要做科普,有進博會就好了
進入中國的初期,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推廣地源熱泵。你是什麼,做什麼的,有什麼效果,客户完全沒見過,要做大量的科普和推介;還有你説企業技術在加拿大做的如何成功,別人沒去過,也不大可能去加拿大考察,起步階段是很困難的。有了進博會,就不一樣了。[全文]
-
專訪| 作為中國出口商,我為何參加進博會
加拿大稱重測量實業有限公司,目前主要從中國進口稱重儀器到加拿大,然後銷售到加、美、墨西哥等地區。雖然製造和設計在中國,但是他們所有的產品都是賣到國外的。所以想通過參加這次“進博會”,全面向中國市場開放。[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