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者網一週軍評:荒唐的對華戰略框架
【集運大件】
本週最重要的軍事新聞,無疑是特朗普當局在行將換屆之際,突然解密了《美國印太戰略框架》。這份文件諸多觸碰紅線之處無疑將是特朗普為拜登埋下的最大的雷區,但過於荒唐且無法執行的綱領影響了文件的政治權威性。另外一條重要的軍事新聞,則是朝鮮突然又舉行了閲兵儀式。儘管這次慶祝性的閲兵展示的武器不多,但閲兵背後朝鮮在“八大”上的政治變化則更加引人注目。
這份文件如果去掉內文,只保留第一頁,可能會更有政治權威性
荒唐的對華戰略框架
1月14日,特朗普當局在行將換屆之際,突然提前30年解密了一份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於2018年制定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也隨後撰寫了措辭強硬的公開聲明。
這份框架性文件,可以視作是白宮基於當前地緣政治局勢制定的,美國在東亞、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戰略目標與行動指南。這份保密等級為“祕密”(Secret)、“僅限國內參閲”(not for foreign nationals)的文件一經推出,就頗為引人矚目。
作為一份主要針對中國、次要針對朝鮮的地緣政治戰略框架性文件,這份文件具備一定的政治權威性,在涉華的每個方面對做出了對抗性的描述。在軍事上,這份文件要求美軍“獲得足夠的能力”,同時武裝美國在這一地區的盟友(簡而言之就是除了朝鮮以外所有國家和我國台灣地區),以阻止中國對美國和美國的“盟友”使用軍事力量,挫敗中國的行動;在經濟上,這份文件要求美國“提升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參與度”,讓周邊國家達成“中國威脅論”的 “國際共識”,阻止中國“掠奪性經濟威脅”。在政治上,美國要發動“意識形態鬥爭”,同時向政府、企業、大學、中國的海外留學生、新媒體和普通公民宣傳所謂“中國的壓迫行為和在全球施加影響力的行動”,同時要聯合台灣地區、新加坡、韓國和日本等“民主政體”,宣傳民主政體“前所未有的民主成就”。
這份文件中直接越過的紅線的“框架”
《美國印太戰略框架》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其在對華軍事對抗策略上直接指明要以“軍事力量威懾中國”。該文件對第一島鏈內的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做出了極為誇張的安全保證。這一文件要求美軍明確“否認”(Denying)中國海空軍在第一島鏈內的制空權與制海權。考慮到美國文件的一貫筆法,這個Denying完全可以翻譯成直觀的“移除”(Remove)——解放軍或許在第一島鏈內曾有海空軍優勢,但是隻要美軍介入,解放軍海空優勢就被“deny”了。
而第二點則語調最高,文件要求美國軍隊在戰時足以“保衞”(Defend)第一島鏈內的盟國與夥伴,當然也包括台灣地區。此外文件還要求美國軍隊必須在第一島鏈外的所有領域維持“支配”地位。這份文件隨後還有一個部分內容被塗黑,沒有被解密,這可能涉及到美軍對華核政策或者美軍針對中國本土,乃至針對人民政權的戰略框架。
框架大意:第一步,衝到中國附近,第二步,把中國揚了
不管是從軍事角度來講,還是從政治角度來講,這份文件已經實質上越過了“紅線”,變相幫助蔡英文獲得她執政4年夢寐以求的“美國對台軍事承諾”。同時明確宣稱美國會在一場橫亙整個印太地區的軍事衝突中與中國進行常規軍事決戰。這無疑是特朗普在執政末期,在中美關係上為拜登當局埋下的最大的雷區。
但不幸的是,《美國印太戰略框架》的內容過於荒唐,描寫的中國也並非現實位面的中國,因此沒有可執行性,整份文件的政治權威性並不足,也因此並未按照特朗普預期的那樣引發軒然大波。
文件“豪情萬丈”地宣稱要“Deny”掉解放軍在第一島鏈內的“海空軍優勢”,讓人想起美國海軍20年代制定的不切實際,突入日本海的“橙色計劃”。我們首先要明白,這是一份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制定的“框架性”的文件,它只具備一定的指導意義,不管是五角大樓還是前線的印太司令部,在決策的時候都不需要遵守這一框架性文件的“指導性原則”,只需要參考這個文件即可。而特朗普當局在2018年以後的各種行動也是與這份文件“背道而馳”,美軍在印太地區的種種行動,也顯然沒有遵循文件中的“指導性原則”。
在軍事方面,美國在特朗普任期內雖然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擴軍,並在東北亞地區增兵,但顯然沒有實際準備過消滅解放軍優勢區域的海空軍力量。自2017年以來,美國印太司令部極少在第一島鏈內進行“制海/空權爭奪”的演習,或者説印太司令部沒有公開過有關嘗試敲掉我第一島鏈海空軍優勢的情報。
近年來美國海軍的諸多重大軍事行動,其主要作戰區域也是在我第一島鏈外。去年夏天,美海軍在持續一個月的南海雙航母演習中,其航母戰鬥羣主要的軍事行動是離開南海區域,在我軍當前偵察力量薄弱的菲律賓以東-澳大利亞以北(甚至以西)地區出現,演習在我海空軍監視節點和火箭軍打擊範圍外,盡遠打擊我南海、東海前沿節點和艦船。而在南海區域我軍優勢情報區域,美軍的“航母打擊大隊”在去年一年時間裏主要是以試探我軍偵察監視體系為主,極少針對我軍沿海設施和近海船團模擬進行打擊。
同時美國海軍的長期發展規劃,也是儘可能地提高船團和艦載航空兵打擊距離,這顯然不符合在第一島鏈內Deny掉解放軍海空軍優勢的指導思想,印太司令部也並未如解放軍的意,在第一島鏈內準備投入太多資源。
這份戰略框架對於戰備建設初見成效的解放軍是“還有這種好事兒”,但印太司令部顯然不會便宜解放軍 圖源:微博@搗蛋就對
在美國的軍事準備上,美軍自2017年以來面對解放軍“此消彼長”的勢頭也並未得到遏制。自“軍改”在2017年全面鋪開以來,美軍並沒有對解放軍進行2016年一樣的軍事施壓,解放軍近年來的兩場大的戰備活動基本上都是針對西疆局勢以及有限的朝鮮半島局勢,總體上解放軍較為順利地完成了軍改。在武器發展上,2018年到2020年恰恰是解放軍大艦隊完成下水海試,列裝艦隊的時間,同時解放軍空軍更是每年接收超過三位數的第四代乃至第五代新平台。而美軍不僅沒有在2018年以後按照馬蒂斯的要求解決艦隊、轟炸機隊出勤率過低的固有問題,原本計劃在2020年恢復航母部署常態,也因為特朗普應對疫情的不利而以失敗告終。
標籤 一週軍事觀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王世純 
-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新護衞艦隻許成功 不許失敗
2021-01-15 09:33 -
中央軍委表彰全軍裝備保障先進單位和個人
2021-01-14 18:03 習主席帶領我們強軍 -
2021,中國軍工最好的時代來了?
2021-01-14 10:11 -
日本組織500人團隊開發下一代戰鬥機
2021-01-13 17:22 -
艾森豪威爾號航母啓程 奔赴中東執勤
2021-01-13 14:38 伊朗局勢 -
我國WJ-700無人機首飛成功
2021-01-13 07:07 長空鑄劍 -
“殲-20提高了外界對中國的軍事預期”
2021-01-12 17:18 長空鑄劍 -
法國試射新型空基核導彈
2021-01-12 16:14 -
國產VT4坦克首次參與實戰
2021-01-11 15:11 -
可行進間開伙 我軍列裝新型高原炊事車
2021-01-11 10:47 -
-
金正恩:應對美國威脅,繼續研究高超音速滑翔體等先進核武
2021-01-10 14:48 朝鮮現狀 -
美台進行所謂“政治軍事對話”,國防部迴應
2021-01-07 16:25 台灣 -
法國將採購3架E-2D艦載預警機
2021-01-07 16:03 -
印度空軍又掉飛機了 這次買新的?
2021-01-07 13:53 -
國產發動機版本殲-20加入空軍序列
2021-01-07 11:20 長空鑄劍 -
美國人又想起醫院船 但她卻在……
2021-01-06 14:4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英國部署航母 美媒非説“中國正在觀察”
2021-01-06 14:28 南海局勢 -
時隔6年 英國又有能用的航母了
2021-01-05 21:27 -
安徽一“00後”男子被武警部隊退兵並被實施懲戒
2021-01-05 17:34
相關推薦 - 世衞組織:感謝中方大力支持 評論 2武契奇寒風中親赴機場,迎接100萬劑中國疫苗 評論 233BBC蒐集中國疫苗“差評”,土耳其醫生不上套 評論 333拜登兩項新任命,都和中國直接相關 評論 127官方公佈孫楊禁賽判決撤銷原因:仲裁員存在歧視 評論 335最新聞 Hot
-
武契奇寒風中親赴機場,迎接100萬劑中國疫苗
-
特朗普任內“處死”第13人,超56年總和
-
CDC: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恐在美國成“主流”
-
BBC蒐集中國疫苗“差評”,土耳其醫生不上套
-
“5人偷渡台灣,已到美國”
-
終於走人
-
拜登兩項新任命,都和中國直接相關
-
最新調查:近8成受訪者認為“美國正在崩潰”
-
“只要政府批准,匈牙利成首個接受中國疫苗的歐盟國家”
-
“最後瘋狂”!美國又制裁6名中國官員
-
他將在拜登就職典禮前離開白宮,單獨舉辦告別儀式
-
“最後,友誼的小船説翻就翻”
-
特朗普即將下台,美國最大擁槍組織申請破產
-
台灣當局:今年大陸返台過年人數可能僅剩2萬多
-
官方公佈孫楊禁賽判決撤銷原因:仲裁員存在歧視
-
兇手跑了!目的地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