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怎麼幹?四季度政治局會議傳遞重大信號
在五中全會之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夕,12月11日召開四季度政治局會議,總結今年,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傳遞重大信號。[全文]
-
AI技術制高點之爭,中國排哪裏?
中美兩國是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的聚集地,中國企業集中於應用層,美國企業集中於技術層。[全文]
-
5G安全防禦能力,決定中國能走多遠
電信業作為戰略性行業,對於國家戰略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未來的大國博弈中,5G是否領先決定了一個國家能走多快,而5G安全防禦能力則註定了一個國家能走多遠。[全文]
-
廣積糧,緩稱王,中國經濟有韌性
7月,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國內,中央去槓桿態度堅決,P2P、信用債、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等風險有所暴露;國外,美元強勢週期疊加貿易摩擦,全球市場動盪。美聯儲加息、特朗普減税、全球貿易摩擦,新興市場普遍出現匯率貶值和股市下跌。[全文]
-
全球股市大跌 誰是元兇?
8月24日,中國股市大跌8.5%,全球股市也遭遇“黑色星期一”紛紛暴跌。股災正升級至全球,美國收縮貨幣和中國收縮需求雙擊,引發全球風險資產價格暴跌,避險資產價格大漲。新興市場風暴撲面而來,七年之癢再度來臨?到哪裏安放財富?[全文]
-
股災會衝擊下半年經濟嗎?
剛剛過去的股災,兩市市值蒸發25萬億。上半年因牛市火爆,金融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由2014年的0.7%上升到1.4%,同樣的貢獻度只在2007年大牛市中達到過。而下半年,隨着財政穩增長效應遞減,股災對經濟的負反饋效應顯現,經濟狀況可能不容樂觀。[全文]
-
滬指破4000點 本輪牛市還有多長?
股市是對未來的貼現,是社會信心的反應,是人心向背的縮影。2013年之前,改革遲緩,積重難返;2014年改革提速以後,宏觀領域不再討論“明斯基時刻”,移民海外的富豪開始重新回國投資,全民熱議大牛市。[全文]
-
“兩會”後經濟會這麼出牌
兩會後,經濟取向會發生哪些變化?具體落實哪些政策?本文作者提出十大猜想:宏觀調控不刺激但會兜底、貨幣政策走向全面寬鬆、投資會加力加效、房產從調控轉向支持……[全文]
-
中國經濟入冬,股市開春?
2015年底-2016年,中國經濟可能探明中長期底部,GDP出現接近5%-6%的增幅。但經過漫長的試錯,中國改革可能終於走上正確道路。在經濟入冬後,由於政策友好和改革提速,股市將迎來春天。[全文]
-
俄羅斯經濟不會崩潰的6個理由
一天之內,盧布兑美元匯率暴跌10%以上,油價仍在從地板上繼續往下跌,資本在不斷外逃,外儲在不斷縮水,通貨膨脹率則已經上漲到了11月的9%以上。俄羅斯會重複1988經濟崩潰的老路嗎?[全文]